MSRA Systems Education Workshop 2017

如何上好操作系统这门课?

作为一个年轻教师,在第一次备课的时候,我会向国内外著名的教授学习,去他们的主页找课件,看他们都会讲哪些topic,每个topic如何组织,各topic如何关联,课上问哪些问题,课后做哪些lab和homework,怎么出考卷,考哪些内容,等等。

在接下来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渐渐发现一些新的问题,比如:

  • 内容难度上,过难可能会打击学生积极性,过简单则导致教学失去意义;
  • 对于同样的内容,有些学生听不懂,有些却早就自学过,再听觉得没意思;
  • 有些概念,仅仅讲原理觉得太虚,讲具体实现却又觉得不够通用;
  • 有些知识点,学生上课时往往觉得自己听懂了,可遇到实际问题却完全不能应用;

这些问题如何解决?不幸的是,这次Google没法找到答案,唯一的方法只有不断摸索,积极尝试,获取反馈,修正后再尝试…然后不断迭代,一点点改进。

试想,如果可以直接与国内外最顶尖的教授们当面讨论这些问题,那该多好!

所以,当我得知Corenell大学的Robbert Van Renesse和UCSD的Geoffrey M. Voelker两位计算机系统界的知名教授受MSRA的邀请来中国专门为计算机系统教学举办为期三天的Workshop时,果断报名参加——这是我第二次参加这个Workshop,尽管如此,我的收获还是远远超过了预期。

Robbert and Jeoff

Workshop的具体形式,是让所有参会者每人上一节课,指定Topic,然后所有人对上课的内容和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一起改进。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最直接的指导方式,就像看着学生写代码一样,直接从实践中予以指导。

People Talking

老师们上课认真,下面的学生更认真,不断提问:“这个概念之前没有提过,用它解释新的概念,学生如何理解?”“这段材料组织可以更好,我一般这么上,…”“这里的内容不够准确,Step-6应该在Step-8的后面…” 整个Workshop就在这样的气氛中进行,每个人都是听者,每个人也都是讲者,这些topic都是自己熟悉的内容,听别人用另一种方式来讲往往会碰撞出新的思路,有时针对一个问题的讨论可以非常激烈,这种讨论能够启发出更多的思考——这是仅靠一个人不可能做到的。

People Listening

三天的讨论很密集,一共有18个topic,3次discussion,全部围绕操作系统中的概念,以及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中午的午饭也很不错,再次感谢MSRA!

Me and Kang

Workshop结束后,抓紧时间再向“可能是中国高校讲PBFT最明白”的陈康老师请教。了解到陈老师为了讲清楚PBFT,参考了国外好几个大学的讲法,融会贯通后写了30页的配图讲稿,并和学生反复讨论以保证讲法的清晰可理解,不禁感叹自己在教学方面做的远远不够,同时期待陈老师厚积薄发的新书能够早日完成。

My Certificate

最后,拿到了本次workshop的证书。介于本次workshop非常成功,明年不但会继续举办,而且会进一步改进形式,对topic的讨论会更深入,会形成对特定topic的教学思路参考,以及课程与lab更合理的设置和配合等。时间就在学期末的考试周左右,非常期待。

(这次的Workshop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主办,图灵奖得主John Hopcroft教授担任总顾问,Cornell大学的Robbert van Renesse教授和UCSD的Geoffrey M. Voelker教授担任联合主席)